在2001年,经美国民众投票选出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非全球通缉的恐怖分子头目本·拉登,亦非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而是联邦调查局(FBI)的一名探员,名叫罗伯特·汉森。
他究竟有何行径?在FBI供职的25年生涯中,他竟然有15年秘密为苏联和俄罗斯工作,期间泄露了超过6000页的绝密文件,甚至将“总统防卫计划”轻易交出。苏联仅需一枚洲际导弹,便能令美国陷入混乱。为了弥补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美国不得不投入数千亿美金进行弥补。
汉森自幼聪慧过人,面对考试等挑战总能轻松应对。他在27岁那年取得了西北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仅仅两年后,即29岁,便成功获得了注册会计师的资格。
按照常规发展,汉森本有可能在华尔街成为一位戴着金色边框眼镜、手提公文包、步伐匆忙的杰出人士,然而,他却对这种缺乏挑战性的职业毫无兴趣。
汉森自幼便深受身为警察的父亲熏陶,心中对成为秘密警察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认为这份工作既充满刺激,又非常适合他这样智商超群的人。十四岁那年,他阅读了大间谍菲尔比的回忆录《我的秘密战争》,随即将菲尔比视为终身的楷模,立誓要步其后尘,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间谍。
传奇间谍菲尔比
1976年1月,汉森加入了FBI的行列,以其平和的性格和出色的能力迅速崭露头角。得益于他在大学期间对俄语的选修,他被指派负责对苏联驻美大使馆及其他苏联官方机构的监视任务。随后,他不仅承担了这一职责,还肩负起了招募间谍和反间谍工作的重任。
这位拥有光明前景的FBI官员,在三年之后,独自一人踏入了一家商业机构的门槛。
这家标榜商业活动的办事处,实质上是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一个隐蔽的联络站点,而作为反间谍工作的负责人,汉森对此情形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并未对门口的安保人员提出的问题给予关注,只是不紧不慢地开口道:“我想要见你们的头儿。”
在见到那位负责人之后,汉森单刀直入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愿意投身于苏联情报机构的工作,而且对于报酬的要求并不高。不过,我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一旦事情败露,你们必须确保我的安全,让我能够顺利离开美国。”
为了彰显其诚意,汉森向对方提供了三份至关重要的信息。借助这批情报,一名在美国潜伏了十七载的间谍最终落入了克格勃的掌握之中。
代号“地狱”的间谍,本名鲍里雅科夫,身为克格勃的一名军官,他在莫斯科借助中间人之手向美国输送情报。然而,他运气不佳,最终被汉森轻易地揭露了身份。
汉森因此获得了数以万计的美元酬劳,然而,当他听说鲍里雅科夫被枪决的消息,他的情绪瞬间陷入了崩溃。
汉森一直生活得颇为顺遂,他之所以选择从事间谍工作,并不仅仅是因为金钱的诱惑,更多的是为了追求那种无人察觉的刺激与神秘。
他这才惊觉,自己所犯的背叛之罪,宛如在钢丝上行走,每一步都悬在悬崖边缘,稍有不慎便可能危及生命,这怎能不让他焦虑万分?
汉森的精神状态每日都显得心神不宁,妻子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向妻子坦白了自己的间谍活动,并真心悔过。妻子选择了宽恕他,而且此事并未对外人透露。
然而汉森仍旧坚信,他的心灵已被玷污,于是他前往教堂向牧师寻求忏悔。起初,牧师建议汉森自首以减轻罪责,但得知他获得了数以万计的美元赏金后,牧师立刻将自首的建议置之不理,转而劝导汉森将这笔钱捐给慈善机构。
汉森通过破财得以消灾,心中的重担随之解除,彻底与克格勃划清界限,现在他与妻子及孩子一同享受着宁静而温馨的家庭生活。
事实表明,汉森虽外表文雅,内心却始终潜藏着一种躁动不安的暗流,这种特质恰是众多两面派间谍所共有的。
1985年10月1日,自上次与克格勃取得联系已过去了六年时光,汉森便将一封书信投递至切尔卡申住宅门口的信箱之中。
切尔卡申身为克格勃在美国的情报站负责人,其公开身份却是苏联驻美大使馆的一名外交官。汉森与他有过交往,对其情报能力深有体会,并对其深不可测的心机表示赞赏。因此,汉森决定将切尔卡申视为自己与克格勃之间的联络桥梁。
尽管对作品颇感喜爱,汉森却并未打算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的信件采用打印方式,署名部分仅用一个醒目的大写字母“P”来代替。
在常规的间谍行动中,间谍人员需要频繁与联系人会面。然而,汉森表现得极为小心,无论是在前苏联时期还是后来的俄罗斯时代,他在传递情报的过程中始终未曾露面,使得俄罗斯人未曾一睹“P”的庐山真面目。
自然,汉森并非脱离尘世之人,每当他提供关键信息之后,他便会主动要求获得相应的报酬。
汉森提供的文件价值非凡,克格勃对此深感满意,故而前后赠予他的活动资金和奖励累计超过了一百万美元。为了确保安全,莫斯科方面还以他的名义开设了账户,并汇入了八十万美元。如此一来,一旦汉森的间谍行为被揭露,他逃至俄罗斯也能过上舒适的生活。
汉森与那些贪婪的间谍截然不同,他迅速认识到,账户中资金过于充裕同样会带来困扰,极易招致FBI的猜疑。因此,他提出以钻石作为报酬,这些“永恒不变”的宝石能够传承给后代,多么完美!
联邦调查局完全不知情,他们那位外表勤奋,宛如老黄牛般的特工,实则是一位隐藏极深的“大鼹鼠”——一个对双面间谍带有贬义的称呼。而汉森的职位,正持续稳步上升。
至1995年,汉森晋升为国务院外交使团办公室的高级代表,主要负责监督我国外交人员在美利坚合众国的行为。他有权查阅所有涉及外国使节活动与身份的机密文件,并且享有在国务院办公大楼的保安禁区自由进出的权限。
他拥有权限进入一个仅供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13个政府情报机构使用的内部网络,该网络处于极高的保密级别。在这个网络中,存储着军方情报人员的名单,对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行了情报分析,并且包含了各类高科技武器的技术参数和功能剖析。
汉森东窗事发,美国人纷纷惊呼,称其“将美国的经济根基暴露给了俄罗斯人”。
汉森将其递交给克格勃的,是一份纯度高达99.99%的“政府连续性计划”文件,它被大众简称为“保护总统计划”,并且属于我国最高级别的国家机密。
该方案中设有一套核心定位装置,全天候对总统的法定接班人实施监控。所谓的法定接班人,即在总统遭遇不测时,能够承担总统职责的人选。
鉴于安全因素的考量,总统及其继任者不得同时身处同一地域,如此安排显著提高了在紧急情况下,美国能够避免陷入领导层真空的混乱境地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安全部门所精心策划的“应急导弹通讯系统”以及“打击后指挥与控制系统”均已被苏联方面所掌握,而且,那些在国家公园和度假地暗中建立的应急指挥中心,苏联人也已得知其存在。
美国早已设想,即便遭受苏联导弹或极具破坏力的核武器袭击,美国总统及其指挥体系亦不会完全失效。然而,如今连总统及其继任者的藏身之地亦已为人所知。一旦战争爆发,苏联的洲际导弹便能轻易引发美国的混乱与动荡。
汉森的这份情报,给美国带来了触目惊心的损失。
汉森被捕后
他背叛国家的行径并未停歇;在20世纪80年代,汉森竟然将一项耗资数亿美元的秘密地道建设方案彻底透露给了克格勃。
这个事件的起因,在于苏联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新修了一座大使馆。
在1973年,苏联以馆舍老旧、空间局促为由,提出了建设一座新大使馆的请求。
阿尔托,这座小山坡上坐落着我国的大使馆,起初并未引起美国的关注。然而,建成之后,FBI却惊讶地发现,苏联人借助这座小山坡,能够监听华盛顿上空的所有微波和电话通讯。
美国民众整夜未能入眠,一方面,他们投入了超过十亿美元用于在电信系统中安装反窃听设备;另一方面,他们又耗资数亿美元,购置了专门的设备和人员,以对苏联大使馆进行严密监听。
尽管如此,安全局和中情局依然未能完全安心,最终他们选择了美国人擅长的手段——挖掘地道。
美国中央情报局拥有挖掘地道的丰富经验,到了20世纪50年代,当得知苏联有一条秘密电缆直通东德,便与英国联手,在电缆下方秘密挖掘了一条地道,利用苏联人的疏忽,悄然监听了众多关键信息。
遗憾的是,在英国境内潜藏着一个名叫布莱克的顶级间谍,他自地道挖掘初期便暗中为克格勃效力。苏联自地道动工之日起便知晓其存在,并时常故意散播虚假信息,以此给美国和英国制造麻烦。
苏联后来对他们的游戏感到厌倦,于是策划了一起事件,其中一名维修工在维修电缆时不慎跌入地道,揭露了地道的秘密,并且还举办了一场记者招待会,对美国的道德沦丧进行了猛烈抨击。
当时,美英两国颜面扫地,本国媒体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或许美国人记忆力不佳,30年后,他们再次启动了隧道计划。
历史往往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在策划挖掘苏联大使馆地下的秘密通道的过程中,汉森始终积极参与其中,因此,苏联方面冷眼旁观,暗自窃笑,仿佛在欣赏一场热闹的戏码。
为何不加以阻止美利坚合众国挖掘地道?原因有二,首先,这是为了确保汉森的安全,一旦美国人发现地道泄露,他们便能迅速追踪至汉森身上。其次,此举旨在让美国遭受经济损失,因为地道内装备了众多尖端且昂贵的窃听装置,耗资数十亿美元,却毫无实际效用,苏联正期待着看美国出糗。
这条隧道自建成以来未曾派上用场,尽管我们能够清楚地捕捉到大使馆内人员的交谈声,但听到的无非是虚假情报和无关紧要的闲谈,导致监听人员疲惫不堪,却一无所获。
汉森的这些间谍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是足够坐上电椅的。
汉森被誉为“完美间谍”,此名非虚。他在执行间谍任务时极为小心,不仅避免与联系人会面,而且深信“少即是多”的哲学。
汉森在阅读了大量书籍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些先进且复杂的物品往往不够安全,相较之下,简单的事物反而更加值得信赖。
自始至终,他坚持使用数十年前沿用的秘密联络方法,通过常规的邮政系统与莫斯科保持联系,所有信件内容均以机器打印,确保无人能够辨认出他本人的真实书写风格。
他并不常主动采取行动,一旦克格勃需要搜集情报,便会选择在《华盛顿邮报》上发布一则关于出售车辆的广告。广告内容提及:“1971年生产的道奇外交家系列汽车,车况尚可,但引擎部分需要维修。有意者请于下周的一、三或五日下午通过电话联系。”
华盛顿邮报大楼
浏览了广告信息后,汉森通过电话与克格勃取得联系,他自称是“拉蒙”。对方回应道:“很抱歉,那位出售车辆的人目前不在,请您留下您的电话号码。”
汉森挑选的隐秘情报交流地点,一般位于华盛顿周边及密林深处,共计11处,他偏爱那些平凡且不易引人注目的场所,且交流方式亦颇为简便。
他们商定了一个路标作为会合的地点,一旦克格勃告知汉森需要取走情报,就会在路标的旁边贴上一条白色的胶带作为暗号。汉森在将物品放置妥当后,会再将这条白色胶带横着粘贴,以此示意物品已被妥善放置。
汉森最钟爱的去处是家附近的公园,公园中有一座桥梁,桥梁下方设立了一个存放各种机密情报包裹的投放点,他散步时便可轻松完成传递任务,且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2001年2月18日的傍晚五点钟左右,汉森哼着轻快的曲调,悠然地步入公园。他细心地环顾四周,注意到游客的数量比平日有所增加,但这并未让他产生疑虑,因为那天正是周末,前来野餐的游客增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汉森家附近的小桥
他急忙将一个小包裹藏匿于木桥下的一处隐蔽角落。紧接着,他踏过小桥,朝着公园的另一侧前行。然而,意料之外,几位正翘着二郎腿的游客突然冲到他面前,将他猛地按倒,并迅速给他戴上了手铐。
在汉森被捕的前两年,FBI对国务院官员布洛克产生了怀疑,认为他可能是俄罗斯间谍,并就此发现了一些令人疑窦丛生的线索。正当他们准备深入调查并搜集证据时,布洛克的行为突然变得异常正常,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查的破绽。显而易见,有人提前向他通风报信,布洛克已经得知自己正受到调查,因此立刻停止了一切可疑活动。
FBI上层开始警觉,内部可能隐藏着“鼹鼠”。
1999年,俄罗斯的一名外交官特列杰科夫选择逃离祖国,抵达美国后,他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透露,在其内部存在一名代号“P”的间谍。
为了揭示藏匿于心脏深处的“大鼹鼠”,FBI不惜重金,购得了与“P”有关的部分机密文件,这些文件中包含了一段“P”的录音。联邦调查局的专家们对这段录音进行了多次聆听,细致入微地进行了分析对比,最终确认那正是汉森的声音。
汉森的隐蔽技巧非凡,FBI于是组织了一个由50人组成的侦查团队,对他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严密追踪,最终在他传递机密信息的关键时刻,成功将其当场擒获。
公园标志
随后,政府为衡量汉森所泄露情报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损害程度,特地组建了一个名为“破坏控制评估”的专项小组。该小组对FBI的内部网络进行了详尽的安全审查,并且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
直到他落入法网,仍有部分同仁对他的间谍身份难以置信;而俄罗斯亦终于明确了究竟是谁在为其效力。
配资知名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