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回忆时提到,毛泽东在长征之前就已经露出了打仗的才能。对于毛主席来说,1930年可以说是人生的最低谷,不但在党内的职位被取消,还患上了一场重病,真是接二连三的不顺。
他刚刚康复,又遇上了严重的疟疾,连续好几天喝不下东西,整天昏沉不醒,等到战友们四处奔走给他找来药,这才渐渐好转过来。
那会儿,正值第五次反“围剿”快收尾的时候,可我们这边传来的消息可不太妙,许多县城相继陷落。毛主席听到后,可气坏了,脸色都变了。
即便被撤了职,但他仍是中央委员,所以他会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跟周恩来等人谈谈,然后向军委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说,在最后,毛泽东建议采用运动战,发挥红军的优势,这样才能打败敌人,也能保存红军的实力。
不过,周恩来也不能随意做主,所以毛泽东的建议经常没人理会。
所以,作为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觉得挺困惑的,她总是问毛泽东:“你这些建议别人不重视、不采纳,为什么还老是给他们提呢?”
毛主席觉得啊,眼下红军的局势挺不简单,得格外小心谨慎才行。
到了1933年11月,国民党十九路军的蔡廷锴等将领反对蒋介石那个“攘外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发动了福建事变。毛主席听了之后可兴奋了,心里觉得这是扭转红军被动局势的个好机会,于是赶紧找上了周恩来等人,把自己的想法用地图画出来,汇报上去。不过,中央那边还是没有采纳他的主意。
不久,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面临着非常危急的局势,决定开启长征的征程。
不过,长征路上,毛泽东多次提出的建议一直没能得到采纳,红军指挥员们还是坚持硬拼的策略。虽然红军表现得非常勇敢坚韧,但敌我实力差距实在太大,再加上博古李德等人的指挥失误,结果导致八万红军中损失了一半以上。
尤其是在湘江战役之后,红军原本8万人关注的队伍只剩下了3万人。
这会儿,大家都觉得不满意啦,纷纷要求换个领导,至少不能再让博古他们继续指挥了,彭德怀他们也干脆一中了大奖不干了。
周恩来觉得现在正是毛泽东这位天才上场的好时候,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他和王稼祥等人谈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认同,都认为毛泽东是个打仗的天才,可能只有让毛主席带领,红军才有希望。
其实还有一件事挺关键的。
其实,中央红军北上是打算和贺龙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可敌人早就看出他们的意图了。毛主席多次向军委提出要换个路线,走敌军防线比较薄弱的贵州方向,但一直没被采纳。直到1934年底,军委才忽然意识到毛主席的建议确实有道理,还特别研究了毛泽东之前提过的军事战略,最终采纳了他的主张。这次会议,其实也算是遵义会议的前奏,更是中国革命从危局中扭转的关键转折点。
1935年1月,红军攻占了贵州遵义之后,很快就召开了那场著名的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正式进入了军事决策层。红军的前景也因此翻开了新的一页,算是挺过了难关吧。
好多年过去了,贺子珍回忆说:“我不会打仗,但经常听毛泽东讲,打仗的关键在于兵不厌诈,虚实结合,真假难辨,就是要让对方搞不清楚我们的意图,这样才能出奇制胜。敌人一旦决定了方向,连个绕背都觉得不体面,怎么能赢啊?”
那时候起,贺子珍就觉得毛泽东真是个打仗的高手,简直是天赋异禀。
配资知名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