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上,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说孩子总爱口干,刚喝完水没多久又要喝,晚上睡觉还翻来覆去,嘴唇干红,舌尖也红,有的还便秘,拉出来的便便又干又硬。
这其实是孩子体内有内热,津液被耗损得太厉害了。津液并非普通的水分,而是身体里所有正常液体的总称,比如唾液、汗液、胃液等,从皮肤到脏腑,从骨髓到关节,都需要津液的滋养和保护。
当津液不足时,孩子通常会有这些表现:
✔ 嘴巴干,总爱喝水,但喝完还是觉得渴;
✔ 嘴唇干红,舌头红,舌苔少甚至没有舌苔;
✔ 大便干硬,好几天才拉一次;
✔ 小便黄,量少;
✔ 手脚心热,晚上睡觉爱踢被子,容易出汗......
这时候,就得帮孩子生津养阴,把耗损的津液补回来。但补之前,得先弄明白哪些行为在悄悄 “吸干” 孩子的津液。
1、吃太多辛辣油炸食物
辣条、薯片、炸鸡这些,很多孩子都爱吃。但这些食物性热,吃多了会让体内产生内热,就像火一样烧着津液,越吃越干。
2、喝水太少或喝错水
有的孩子不爱喝水,还有的家长用饮料、果汁代替白开水。饮料里糖分高,不仅不能补充津液,还会让身体更渴,加重津液不足。
3、穿得太厚或盖得太多
总担心孩子冻着,穿得比大人厚好几层,盖的被子也厚重。这样孩子容易热得出汗,汗出多了,津液就跟着流失了。
4、长时间待在干燥环境里
空调房开得时间太长,或者天气本身很干燥,空气里湿度不够,孩子的皮肤和呼吸道水分容易蒸发,津液就会被消耗。
5、熬夜或睡眠不足
孩子睡得晚、睡不好,身体得不到休息,会让内热加重。就像机器一直运转会发热一样,身体也会因此耗损更多津液。
6、积食内热
积食堵塞时间过长会转化为内热,内热会使津液减少,让身体像个 “小火炉”。
知道了这些耗损津液的行为,就得及时改正。同时,给家长们推荐一个简单的小甜水——麦冬雪梨水,能帮孩子清热润燥、补充津液,味道甜甜的,孩子也爱喝。
准备:麦冬、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冰糖少许。先把麦冬洗干净,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再放入雪梨块和冰糖,继续煮10分钟,放温后让孩子喝汤汁、吃雪梨。
功效:麦冬能滋阴润燥、清热生津,雪梨性凉,有生津止渴、润肺的作用,两者搭配,很适合内热重、津液不足的孩子。
不过要注意,雪梨偏凉,脾胃虚寒、平时容易拉肚子的孩子要少喝。每次喝小半碗就行,连续喝3天,孩子口干、便秘好转了就停,别喝太久。
津液不足的孩子,单靠饮食调理不够,还需要请专业的中医辨证后用中药来辅助。
我之前看诊过一个9岁的小女孩,妈妈说孩子特别爱吃薯片、辣条,平时不爱喝水,就爱喝可乐。后来孩子总是口干,晚上睡觉老说渴,大便也干得像羊屎蛋,还经常流鼻血。
看她的舌头,舌红少苔,小手心也烫,这就是典型的胃热炽盛、津液耗伤。于是我开了一个清胃泻火、滋阴润燥的中药膏方:生石膏、知母、麦冬、生地黄、玄参、火麻仁、白茅根、甘草等。
此外,我让家长赶紧停掉孩子的零食和饮料,同时让孩子早点睡觉,别总待在空调房里。
过了2周,妈妈带孩子来复诊,说孩子口干好多了,晚上不怎么喊渴了,大便也顺畅了,流鼻血的情况也没再出现。
最后还要提醒家长,每个孩子体质不一样,要是孩子内热重、津液不足的情况比较严重,或者喝了食疗方没好转,别自己琢磨着加量或换方子,一定要带孩子来医院看看。孩子津液充足了,身体舒服了,才能好好吃饭、好好长身体。
配资知名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