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欢迎来到Book-Book-精品馆
捭阖第一
《捭阖》之术,句式三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①,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②,度权量能③,校其伎巧④短长。”
【注释】
①所归:归宿,指不同表现。
②先后:指事物发展过程。
③度权量能:权,权变,这里指事物可以变化、可让人施术 变动其发展方向的成分。能,能力,这里指事物保持自己的不变 性,从而按自己的固定轨迹运行的能力。
④伎巧:即技巧。
【译文】
尽管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但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的归于阴,有的归于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查周围事物的发展过程,考察估量旁人的权谋和才能,比较技巧上谁优谁劣。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变化的永恒性与规律性:认知世界的底层逻辑世间万物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之中。这种变化看似纷繁杂乱、毫无头绪,实则遵循内在的必然性。昼夜交替、四季更迭,是天体运行规律的外在显现;朝代兴衰、人事代谢,则是政治经济与社会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变化背后,都存在驱动其发生的根源与指向的归宿,如同水流无论如何蜿蜒,终将归向大海。唯有打破对世界的静态理解,把握变化的规律,才能穿透表象洞察本质。阴阳、柔刚、开闭、弛张四组对立概念,是对变化规律的具象化诠释。在哲学层面,“阴阳” 是对事物矛盾属性的高度抽象,暗合现代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基本原理;“柔刚” 描述力量的不同表现形态,刚猛之力可攻坚破局,柔和之力则可以弱胜强;“开闭” 关乎信息与行动的取舍,开是主动明示与进攻,闭则是谨慎与收敛;“弛张” 则揭示节奏把控的重要性,张是迅速行动,弛则是适度修整。这四组概念相互依存、动态转化,构成了万物变化的基本范式。“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圣人之道:规律把握与局势掌控的方法论“圣人一守司其门户” 中的 “门户”,是决定事物发展走向的关键节点与核心要素,类似现代系统论中的 “序参量”。
这些关键点可能是影响局势的核心人物、决定成败的稀缺资源,或是推动变革的关键契机。
圣人之所以能够 “为众生之先”,正是因为能够精准识别并牢牢把控这些 “门户”,如同掌握了开启局势的钥匙。
这种能力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源于对规律的深刻理解与长期实践积累的敏锐洞察力。
“审察其所先后” ,这一段则强调行动的时序性与策略性。
在复杂系统中,事件的发生顺序直接影响最终结果,正如化学反应中不同的添加顺序会导致产物差异。
圣人深谙此道,在制定策略时不仅关注做什么,更注重何时做、以何种顺序做。
这种对时机与节奏的精准把握,需要对局势发展的趋势进行前瞻性预判,在 “捭” 与 “阖”、“张” 与 “弛” 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决策之智:自我认知与策略评估“度权量能” 要求决策者对自身及对手的实力、资源、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估。
这种评估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资源数量、技术水平,更涵盖精神层面的意志韧性、组织凝聚力。通过客观衡量双方的 “权”(影响力)与 “能”(执行力),方能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短板,避免盲目行动。
这种自我认知的过程,类似于现代管理学中的 SWOT 分析,但其视角更强调动态性与相对性。
“校其伎巧短长” 则聚焦于策略层面的优劣比较。
在鬼谷子的认知体系中,没有绝对完美的策略,只有适用于特定情境的最优解,即“因地制宜,合理运用”。
不同策略如同不同的工具,各有其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智者需要对各种策略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潜在风险进行细致比较,如同工匠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雕琢。
这种比较并非简单的好坏评判,而是结合具体局势的综合权衡,体现了实用主义与辩证思维的统一。
鬼谷子的这段论述,本质上构建了一套 “认知 - 判断 - 行动” 的完整思维模型。
它既揭示了世界变化的客观规律,又提供了主观应对的方法论,在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形而下的实践操作之间架起桥梁。
《捭阖》之术,句式四
夫贤不肖①、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②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③,随其嗜欲以见④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⑤;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注释】
①不肖:不贤能。
②牧:治理,处理。
③实虚:为人真实与虚假的表现。
④见:同“现”,发现。
⑤指:同“旨”,指旨意,主旨。
【译文】
人的秉性是有差异的,有贤良与不贤能,有智慧与蠢笨,有勇敢和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可以起用,也可以闭藏不用;可以举荐,也可以废黜;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顺应人们的不同秉性分别对待他们。想要看清一个人,就要考察他有没有真才实学,对人是真诚还是虚假,并顺应他的喜好来发现其真实想法。适当地驳斥他的言论,启发他说出真话后再加以反对,以便得到实情,了解到他的主旨;先 “阖”后“捭”,从而了解对方所说的善恶利害。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人性差异为基,捭阖策略随行”:因势利导的核心逻辑”“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这句强调人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制定策略的根本依据。
贤良与不肖、聪慧与愚钝、勇敢与怯懦,这些差异构成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变量。
基于此,“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 提出了灵活多变的应对原则 —— 面对不同特质的对象,或采取主动开启(捭)的攻势,或运用沉默闭合(阖)的守势;或积极进取,或适时退让;或示以谦卑,或展现威严。
这种策略的动态调整,本质上是对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思维的延伸。
“无为以牧之” 则揭示了策略运用的最高境界。
此处的 “无为” 并非消极不作为,而是指顺应人性规律与事物发展趋势,以看似自然的方式引导局势走向。
就像牧羊人驾驭羊群,无需强制驱赶,只需把握头羊动向,顺势而为,不强行改变对方,而是通过巧妙设计沟通场景与策略,让对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的观点。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虚实审察为要,欲望牵引为径”:洞察人心之法“审定有无与其实虚”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准确判断对方的真实情况与内在诉求。
这里的 “有无” 既指物质资源的多寡,也包括精神层面的能力、志向;“实虚” 则强调辨别表象与本质的差异。
面对刻意伪装或隐藏真实意图的对象,需通过细致观察与逻辑推理,穿透表面信息,把握核心本质。这一过程如同中医 “望闻问切”,需综合多方面维度信息进行诊断。
“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这句话进一步指出,人的欲望是窥探其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
无论是对权力、财富的追逐,还是对名誉、情感的渴求,这些欲望往往驱动着个体行为,通过观察对方的兴趣偏好、价值取向,能够反向推导其深层动机与长远目标。
例如在商业领域中,若某家品牌反复强调合作的 “品牌影响力”,可能暗示其对市场地位的强烈诉求;在政治舞台,若决策者频繁提及 “民生福祉”,则可推测其对民意支持的重视。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言辞交锋为器,利益权衡为的”:辩论说服之巧“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 ,这一段则阐述了通过言语交锋获取真实信息的策略。
“微排” 指委婉地反驳或质疑对方观点,避免激起强烈对抗;“捭反之” 则是在对方回应后,进一步展开追问与探讨。
这种辩论技巧旨在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促使其在辩解过程中不自觉暴露真实想法。就像钓鱼时的 “放线 - 收线”,通过适度的引导与试探,让对方逐渐吐露实情。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这句话则点明了捭阖策略的最终目标 —— 实现己方利益最大化。
“阖” 是收敛锋芒、暗中谋划,积蓄力量;“捭” 是主动出击、展示优势,争取利益。
两者交替运用,如同太极阴阳相生,在沉默与言说、退让与进取的动态平衡中,寻找并把握谈判的主动权。
鬼谷子这段论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 “人性洞察—策略制定——行动实施” 方法论体系。
在人际交往与利益博弈中,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强硬对抗,而在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策略的灵活运用。
通过精准识别对方特质、巧妙把握心理诉求、合理设计沟通策略,方能在复杂局势中“反客为主”,实现核心目标。
热爱读书写作,愿与你分享经典感悟、文字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知名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